
陽明遺傳事蹟
Chronicle of Event
1985 籌辦溪頭「分子生物夏令營」,由陳文盛擔任第一、二屆主辦人。
1985 衛生署委託蕭廣仁、武光東...等榮總醫院、陽明醫學院及台大醫院協助執行新生兒篩檢計畫,陽明第一、二屆學生協助兒童採血,研究遺傳疾病發生在兒童身上的比例,檢查研究範圍擴及全國。
1988 國立陽明醫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,授予理學碩士學位,為國內第一所從遺傳學角度鑽研生物及醫學之研究所。首屆招收碩士班學生9名,由武光東擔任所長。
1988 陳文盛獲慶齡基礎醫學研究獎。
1992 增設遺傳學研究所博士班。
1994 本校改名為國立陽明大學,下設醫學院、醫事技術學院與生命科學院等學院。遺傳學研究所從醫學院分出,與神經科學研究所、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、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基礎醫學研究所等組成生命科學院。
1996 生命科學院增設大學部生命科學系。
1996 陳文盛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。
1997 陳文盛獲教育部學術獎。
1998 蕭廣仁教授獲衛生署貳等衛生獎章。
1998 生命科學系籌辦高中生生命科學營。
1999 教育部通過本校「人腦探索計畫─從基因到認知研究」及「邁向21世紀─以基因體為基礎的生物醫學研究」二項國家發展卓越計畫。
1999 由本校生命科學院、醫學院與台北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組成的「榮陽基因體定序團隊」正式公布台灣第一個百萬鹼基人類基因體定序資訊成果,成功定序人類第四號(對)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,為全球從事第四號染色體定序團隊中率先定出最長DNA序列的團隊。
2000 榮陽基因體定序團隊公布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,為台灣在此「生命之書」中留下珍貴紀錄,也奠定台灣在基因體學的研究基礎,促進尖端生物科技之發展。
2000 本校成立生物資訊學程,由跨三個學院的生化所、遺傳所、醫學生物資訊技術所與衛資所聯合設立,培育跨生物與資訊領域之研究人才。
2000 成立遺傳諮詢推廣教育碩士學分班。
2000 蔡世峰教授獲慶齡基礎醫學研究獎。
2001 本校與台北榮民總醫院、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宣布參與國際黑猩猩基因體研究計畫。
2001 遺傳學研究所與生命科學系成立發育生物學程,於2004年改為分子及發育生物學程。
2002 本校與台北巿政府合作成立「基因體學研究暨發展中心」。
2002 陳文盛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,並擔任教育部第六屆國家講座主持人。
2003 陳文盛教授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。
2004 本校及國衛院參與之國際定序團隊宣佈完成黑猩猩第22號染色體定序,並發表於429期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。
2005 榮陽基因體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植物所完成水稻基因體定序,發表於436期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,對加速稻米改良奠定基礎。
2005 陳俊銘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。
2006 遺傳學研究所更名為「基因體研究所」並與生命科學系整併為「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(學士班、碩士班、博士班)」。
2008 陳文盛再獲第十二屆國家講座主持人,成為終生榮譽之國家講座主持人。
2009 蔡亭芬實驗室證明CISD2基因調控哺乳動物壽命的長短榮登國際知名期刊《基因與發育》(Genes & Development)的期刊封面故事。
2009 蔡亭芬授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。
2015 本校成立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「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─跨領域生醫人才培育班」,由生科系釋出名額來招收學生,開台灣高等教育風氣之先。
2019
陳瀅州以合成生物學(synthetic
biology)編輯與重建老化細胞的基因網絡,在帕金森氏(Parkinsion's disease )症研究有具體嶄新的突破,獲科技部哥倫布計畫為期5年的補助。